人物名片
李书建是市区汶河南路上新世纪眼镜公司的一名专业验光师,二十多年来,他所执着的“检影验光”技术,为很多人解决了视力难题。特别是对于幼儿、青少年学生和老年人,以及一些不与人交流、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特殊人群,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在很多年前,“检影验光”曾是配镜行业的“主流”技术,一个好的验光师可以说是眼镜行业的一块“瑰宝”。但尴尬的是,随着电脑验光的发展,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会使用这种传统的验光技术。它与很多失传或即将失传的技艺一样,正迫切地需要传承。
有一门技术叫“检影验光”
仅凭眼睛观察,如何能得到准确近视度数?面对这样的疑问,记者本人都有些不太相信。但当记者坐在李书建面前,当他手持检影镜,不到几秒钟时间,再当他准确地说出了记者的近视和散光度数之后,这种疑问变成了大大的惊叹与惊奇!
年,李书建考入上海轻工学校,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通过高考走进大都市学习的专科生。刚接触“眼镜技术专业”时,李书建一片迷茫,认为“眼镜技术专业可能就是学习怎么配眼镜吧!”
但是,入学后李书建发现,“眼镜技术专业”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更不是简单的选配眼镜,而是主攻眼屈光学和验光配镜学为主的一门学科。面对这门学科学习的细致程度,以及学的知识很多都是眼屈光医学方面的,这让他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将是眼屈光医生类似的职业。
的确,跟培养眼屈光医生一样,从眼球解剖、眼部疾病、眼部光学到眼屈光检查,李书建逐步接触到这门叫做“检影验光”的眼屈光检查技术。简单地说,“检影验光”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到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观察孔,进入验光师眼睛,验光师通过观察被检者眼睛映光的相应技术参数:如动向、形状、速度以及亮度,由此判断被检者眼睛的屈光状态及屈光度数的验光方法。
“当时最多的学习就是从观察模拟人眼的‘模拟眼’训练开始,通过不断的观察检影镜光线进入人眼后的迥异程度,然后判断眼睛视力以及眼睛屈光情况,直到逐步在检查者眼中形成不同的屈光影像。”尽管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但当李书建慢慢地接触、了解到这项技术的奥秘时,却又被深深吸引,并且着迷。
事实上,在90年代之前,扬州这样的城市验光检测技术并不先进,很多幼儿都要跑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检查矫正。而当时李书建这批学生则是江苏省委托上海方面代为培养的技术人员,以解决当时省内专业验光人才、专业配镜人才短缺的问题。所以,在结束了上海的学业以及上海眼镜厂和上海医院实习毕业之后,李书建进入了扬州市光明眼镜公司,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验光师。
每一名配镜者的检查记录,李书建都记录在案。
一位“有心人”
事实上,不少顾客和记者一样,对这样的验光技术不了解,甚至产生怀疑。但当他们在李书建这里验光之后,医院经过几经周折散瞳、电脑反复检测的单据比较时,几乎一模一样的结果让他们惊呆,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验光师技术”。
李书建是个有心人。从年开始工作后,细心的李书建就建立起了一套“视力档案”,只要是他查出来的视力有问题的孩子,他都会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下每个孩子的视力检查配镜情况以及弱视、假性近视视力恢复情况,并且长期跟踪,为孩子们提供无数次的免费复查、验光。如今,这套手写档案摞起来已经有一人高。近年来,这一习惯被延续到了电脑记录上,电脑内的电子文档也早已成千上万。
年,李书建所在的光明眼镜公司体制改革,他决定辞职经商。辞职后的他消失在了光明眼镜店,也同时消失在了不少配镜者的视野中。让李书建感动的是,竟然有人为了孩子的验光配镜专程打电话到扬州电台“寻人”——寻找验光师李书建。随后就有听众打进电话,告知了李书建的去向。彼时的李书建,开始创业,开办了以矫正、治疗视力为主的“新世纪眼镜公司”,以学生配镜为大众消费群体,专业矫正儿童弱视、斜视、假性近视。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放假前,或学生体检期间,李书建都会受到不少幼儿园或学校的邀请,免费给孩子们检查视力。每到这时,都是李书建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候,大约2个月的时间,他早出晚归,几乎每天要给上千名学生检查视力。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年龄小,不太配合体检中的视力表检查,但事实上,视力问题在幼童群体中的发生概率高达4%左右,特别是现在各种电子产品的流行,让更多孩子的眼睛视力受到威胁。而李书建则正好可以发挥“检影验光”优势,既准确客观又方便快捷,尽早发现有屈光异常的孩子,从而早矫正、早恢复。
其实,到李书建这里验光的孩子,不少都是属于“疑难杂症”,如高散光、混合性散光、远视散光、弱视矫正、白内障术后配镜等。其中,就有个高散光的“自闭症”孩子,在医院使用电脑验光怎么都没法检查。李书建使用“检影验光”,结果很快就查出了孩子的眼睛患有先天性的高散光。
在施桥一所幼儿园,李书建发现了一名孩子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由于孩子太小,家长一直不知道孩子的一个眼睛有问题,直到我到幼儿园检查时才发现,当时家长大吃一惊。”李书建告诉记者,幸亏发现及时,孩子的眼睛经过手术治疗并通过配镜矫正,现在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复。
对于李书建来说,通过自己的技术,查出视力问题的患者,并让他们尽早的矫正、恢复,既是一种成就,更是一种激励。
这样的视力检查记录本,占据了办公桌的大小抽屉
期望“检影验光”被更多的人认可
弱视是一种眼底功能发育不良的疾病,在平常的视力检查中,其实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不幸患上了弱视,目前并没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通过配戴眼镜,以及眼部训练等,进行物理矫正治疗。而配戴眼镜,是治疗环节中较为关键的一环。
一般情况下,医院就诊验光,一般都需要经过散瞳的环节,即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期间,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屈光度数,并且还需经过电脑验光反复验证。此外,有无隐性斜视和显性斜视等电脑却无法检测,而这些都是弱视配镜矫正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而使用“检影验光”,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得到准确数据,其后再通过微调,得到更精确的屈光度数。因此,这种验光方式特别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和特殊疾病患者。“一些孩子年龄小,还有一些孩子的精神、语言表达都存在障碍,无法配合医生进行电脑验光,还有一些有特殊角膜疾病的患者也无法进行电脑验光,但是,‘检影验光’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主要靠验光师的技术,对被检者的配合要求相对要低。”在李书建看来,“检影验光”不仅与电脑眼光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些方面还更为优秀,在不少地方有更大用武之地。
“但尴尬的是,现在很多人觉得传统的东西不靠谱,他们更愿意相信电脑,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李书建说,传统技术和现代仪器科学结合,其实并不冲突。然而,让李书建担忧的是,如今会“检影验光”技术的验光师已经越来越少,绝大多数眼镜店都完全地依赖于电脑验光。
“我们班当时学这个专业的有近30名同学,来自山东、上海、江苏等各个地方,如今还在验光配镜行业中使用‘检影验光’这门技术的,恐怕只剩两三个人了”。李书建觉得特别遗憾,他担心好的技术如果不传承,只怕会慢慢消失。
李书建曾试图在他的眼镜公司里,进行“检影验光”技术培训。但“检影验光”主要靠的是验光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这就需要一个非常长的积累过程,“起码需要3到5年以上平心静气地学习“,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希望自己的技术能够被更多人了解,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能为更多的人服务,是李书建一直追求的梦想。对他而言,更大的希望则是,有人能真正向他学习“检影验光”这门传统技术。
壹周刊记者/严柳
壹周刊原创,转载请与壹周君取得联系。
本期编辑:龙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