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山、知行合一的功圆道满修炼之路到底是要“无为”,还是要“有为”?是要“放下”,还是要“拿起”?是要”无念”,还是要“用心”?是“不要努力”,还是“要努力”?……这些表面看上去自相矛盾的心法,却蕴含着修心的大奥秘……
徒弟:
师父,看了这个视频我还是有点不明白,您教导我出家人要戒女色,虚云禅师怎么能背她过河呢?师父:
虚云禅师不是说了吗"我刚才过了河,把她放下来了,你怎么又把她背上了?"还没有明白?徒弟:
师父我还是有点不明白,到底我们要戒女色,还是可以近女色呀?师父:
虚云禅师虽然背着她,可他心没有动,徒弟虽然没有背着,可他的心在哪里?徒弟:
哦……我知道了!那个徒弟的心跟女人走了!师父:
哈哈没错!修行人在见性之前要戒掉并远离酒色财气,是为了让自己求道之心不动摇,放下对酒色财气的执着,也是为了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我们闭关,禅坐,入定,都是为了能够彻悟到“万法皆空,空中妙有”的道理。这是个“上山”过程,也是随缘见性的修行历程。要在万事万物中看到佛性空性零性。女人也是有佛性零性的嘛,我们要以赞佛礼佛赞叹大自然的心,来恭敬的对待所有人就是正确心态!保持心平如静,心明如镜,心不要跟着男女之情事跑,就是可以的。徒弟:
哦……这样啊!太妙了!师父我懂了!刚才您说"上山"是随缘见性,那"下山"呢?师父:
“下山”是见性随缘。见了性,不等于成了道,还要"下山",下山去入世修行,去普度众生,度人度己。就是经过见性随缘,随缘不变的修行历程。在红尘中打磨自己的心,随时反观自心,化掉自我,以心转境,善用其心。正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屈原)",把悟到的道,用在世事中圆融,恒顺众生,知行合一,最终达到大自在境界。徒弟:
您这样一讲,我头脑中有了一个"上山下山"修行的全景图,看来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啊……师父:
哦很好!把你脑袋里的这个全景图记住喽!这是一条完整的修行全程图!完整的“修心重德而得道”的修行路径!就这么简单!修行说难也不难,就这么简单!按这个去修,终生受益!徒弟:
这个全景图太好了,解决我很多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师父,我们上山下山的修行心法,我想肯定不太一样吧师父:
没错,慧根特别深的人啊甚至还可以将上山和下山两条路径同时来修!特快!但要心中明白哪些问题是上山路上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下山过程中的问题。上山要看透万事万物如梦幻泡影的表相看到真相,真相就是空性、佛性、道、零性,要心无所住,不着相;要放下五*之心;放下执着心、分别心、妄想心;要层层开悟;要心诚意坚,绝不退转。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到山顶,不算彻悟!该受的磨炼要受,该经历的考验要经历,不可投机取巧!下山要随缘,要圆融,在心中牢牢记住空中万有的殊胜法理将智慧运用在生活工作中,要人情练达即文章,面对一切大小事情来修心,心中明白就不会乱!这就是转识成智,善用其心,内圣外王,收发自如……下山过程中要以一个师者和度人者的角色自我要求,见性同时随缘,在入世修和度人的过程中随时化自我,修心重德,这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当然是也进步非常快的方式。徒弟:
这对修者要求很高吧?师父:
没错,除了对慧根有很高要求,还有决心和开悟程度。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高能级的修行通道才行,化掉自我和转识成智都需要借助高场能,所以要珍惜我们大道至简的自然大道的修习缘分和机会啊。当然了,法脉师承很重要,要有高水平的辅导老师也很关键,以免出偏。"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往往是身教大于言传。能有几个或者一群较高层次且道心坚定的同修更好!徒弟:
明白了,人身难得今已得,正法难闻今已闻,中土难生今已生,明师难遇今已遇。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师父:
你终于开窍了!今天这个道理也不能不问对象地到处去说啊!慧根浅的会说你胡扯!只能说给慧根深的,道心很鲜明的人听啊!徒弟:
知道了,师父!以师徒对话的方式,展开悟道修道成道全景图,犹如万卷经书掀开一个目录。不过大部分求道者都很难达到“山顶“彻悟的境界。很多修道者经常遇到的心法问题往往表面上看是自相矛盾的。因而导致无所适从,纠结不已。其本质是因为没有分清楚”上山下山”的过程和心法要求。这是一个在实修中经常遇见的难题之一,也是本文实修价值所在。
关于本文相关的修行内容,若有兴趣深入交流或者有何困惑,欢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