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近视从幼儿园小朋友做起!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小”的趋势,有调查发现幼儿园就已经有孩子发生近视,而小学更是近视的高发期。因而有必要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到幼儿园和学龄前期,避免小学时期近视的高发势态。
可简单记忆为:正常视力标准大约为年龄乘以0.2。如果孩子验光结果低于这个标准,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常常不能准确地表达看不清楚的感受,导致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因此,给孩子定期做视力检查是早期发现学龄前儿童近视或其他眼病的最重要而又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岁左右,小朋友要跟着爸爸妈妈学会辨认视力表,每6-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根据时间建立孩子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屈光发育档案是儿童近视发生发展有效的监测工具,全面、标准、可靠地建立档案,这对于及早发现近视、弱视等眼病尤为重要。
近视儿童还必须定期检查眼底,防止眼底病变带来的视力损害。同时有其他情况的儿童,还应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如有斜视、屈光参差应该检查立体视功能等。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长度并未达到成人水平。此时新生儿的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也称之为“远视储备”。而后随着生长发育,眼睛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负荷重,长此以往导致孩子“远视储备”的过早消耗,最终导致近视等问题出现。远视储备是“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因而为孩子保留合适的远视储备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注意保护远视储备,避免自己的眼睛近视啦!
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保护孩子视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多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如读写时选用合适的台灯。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重视孩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近视发生。
正确认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多带孩子到户外阳光下活动。建议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保护远视储备,预防近视的发生。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应避免电子产品来陪伴孩子。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30-40分钟,这之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保障孩子睡眠时间。每天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食物。
有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近视有很大的联系。正常的昼夜节律对人类的眼睛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睡眠紊乱可能会干扰或中断控制眼球正视化生长过程的调节机制,从而导致屈光不正。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睡眠不足,不仅可能导致近视,还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及身体的各项功能状态,导致乏力、嗜睡、抵抗力下降等。
资料参考来源:《幼儿园防控近视手册》(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策划;首都医科医院编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