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来了。
这篇题目是我早上洗澡的时候,一下子钻进脑子里的,不加思考,在我洗完头睁开眼睛的瞬间,我决定写这篇文章。
事出有因,这题目必然是有过思考后来的。
近几日有些问题难处理,经常失眠,孩子最近每天夜里十二点必醒来哭闹,毫无原因,事后又不记得发生了什么。这么大的孩子是最容易发生“夜惊症”的,起初我不明原因还有些气急败坏,后来知道了,就耐着性子哄,一直到一个小时左右他自己清醒过来,反来安慰我,
说他让我生气了,孩子懂事,我就柔软许多,我抱着他在屋子里走动,紧紧地抱着,让他把哭泣时候吸进去的凉气,要么打嗝要么放屁排出来,像小时候“拍嗝”一样,倒是奏效。然后带他深呼吸,把哭泣后的抽动降低。然后放在床上搂在怀里,轻轻耳语,直到他安静下来,再次睡去。
在此之前我不是的,他的每一次哭闹,都能成功引爆我心里的炸弹,我的吼叫可以让他瞬间安静,但后来他变本加厉的抽动,告诉我停不下来,我知道没用,也不对症。而我也终于意识到,让我愤怒的不是他的原因,是我心里的怨怼。手术以后,我休息不好的烦闷,持续看娃的怨念,无处发泄,也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就像大石头一样压着。想起当年我坐月子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烦躁过。于是在一个毫无反击能力的孩子面前,我暴露的一览无余,但也是孩子的爱治愈我,最后我总能平静下来,我们互相给对方安全感。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很多妈妈在惩罚孩子过后,夜晚独自悔恨哭泣的矛盾和无助。
最严重的一次,汤圆抽动的停不下来,我看着他不说话,想着他自己安静下来,可是他伸手打自己,我赶紧抱住他,我知道他也不想,他也努力想控制不了,但他做不到,也是那次,我知道他可能是“夜惊症”,哭闹都是无意识行为,也记不住发生了什么。他试图打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让我不着急,让我别生气。“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停止爱自己。”果然,他为了继续爱我,才选择哪怕伤害自己,也要让自己做到我的要求。他当然意识不到这个做法其实更让我自责,他只是爱我而已。所以当我抱住他的时候,他失声痛哭,我告诉他,别急,妈妈会帮你,他终于停下。
所以昨晚头疼的厉害,轻微的动作都能天旋地转,汤圆想来是心疼我的,一夜都没动静,早上起来自己去玩了,本想让我多睡会,但是他的大喊大叫,很快把我吵醒。我听见他的“呼救”,压抑着要哭出声的声音,大喊着他的诉求,得来的是不理解,所以他越来越大声。他过来找我,我抱了抱他,只是逗他开心,因为我并未觉得他有错。我听着孩子从低声的诉求得不到回应,然后一声比一声大,最后反而被指责态度不好,可是没人关心孩子为什么被逼的大喊来发泄自己的需要。我们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需求,我很严厉,但孩子很服气,因为有理有据,我会告诉他,我批评你的原因,他都承认,所以他认罚。并且我会询问他原因是什么,你需要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但是你有吗?所以我批评你,你认吗?他心服口服。但其他人的管教他多半不服气,为什么,因为他们只会“头疼医头”,你摔东西了,你就是不对,但孩子委屈的是,我摔东西之前心里已经很不开心,但并没有人注意到。结果你们只在意我搞破坏,不管的心烦,还指责我,所以我更不服气,这样的情况下,我反而觉得孩子很冤枉。但别人管教汤圆,我也不插手,因为会影响别人在孩子心里的形象。
高先生看出我的不快,跟我说“我哄哄你,就好了”。我没领情,只回了他一句“哄管什么用。”对啊,事情不解决,总是哄过去,当时心情好了,但是呢?再提起来,还是一样。女人爱翻旧账,是因为有账可翻,如果账都清了,还有的翻吗?所以不要带着糊涂账过日子,解决问题,才是根本。问题解决,不用哄,心情自然都顺畅。
头疼没有缓解,还心情烦躁,憋着一口气,我去洗澡。于是脑子里蹦出这样一句话:心中怨气越多,声音越大。
你发现没有,那些在外面跟服务员吵闹的,在医院里跟医护不依不饶的人,心里都是被石头压抑太久了,他们找不到发泄口,只能找这些,不能还口,不能打骂的服务行业撒撒泼。心情好的时候踩了狗屎,跟心情不好的时候踩了狗屎,处理方式是绝对不一样的。前者可能清理过后还会觉得自己走了“狗屎运”,后者一定破口大骂要么憋在心里,干什么都不顺。归根结底,因为心情不爽,怨结太多。
孩子不听话,心生不快,所以我们眉头紧皱,趁他稍有错处,指责的话便张口就来。丈夫不够疼爱,我们羡慕旁人却不能明说,怕伤了男人的自尊,所以我们横眉冷对,趁他进屋没换鞋,吃饭没洗手的小毛病一旦发生,我们就像猫见了老鼠,赶紧逮住,赶紧怒斥两句,解了心里的气。父母让人操心,碍于孝道,碍于尊老,不能明说,甚至不能说,趁他们转发那些骗人的养生文章,赶紧抓住时机批斗他们两句。
你看,还是心里痛快,问题没解决,所以越大声,好像越解气。好像能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都在音量上体现出来,让所有人知道,我不爽。
有人说,有时候就算我心里怒气横生,也可以压制自己,那是没到时候。还有一种人,确实可以控制自己的音量,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念头“算了吧,何必嘛”,这些念头都是在与怨恨和解,使得自己的情绪打个平手,打心眼里觉得“不算什么事”,说出口的话自然都平缓许多。其实根本上还是缓解了自己心里的不忿,缓解了音量就降下来了。但是音量下不来的人,是不甘心这种缓解的,他们心里中的声音是“凭什么,怎么着吧”,这种声音是吧柴火,越烧越旺,火苗冲天,声大如雷。这两种人,长相也会不一样,很多人觉得很玄,其实我琢磨了一下,不神奇。总生气的人爱皱眉头,爱瞪眼睛,嘴角向下,并且看人的方式不是温柔的平视,要么眼角看人斜视,要么抬头低眼向下看人,满是不屑与不爽,这样的人呢,面部皱纹的生长方向是竖着的,所以看起来很厉害,不善。温柔的人呢,一般眉眼弯曲,嘴角是平的或是向上。看人总是平视直视,有的稍稍歪头,让人看了如沐春风。语速呢往往慢悠悠细水长流。他们的面部线条柔和,让人看起来很好相处。但是单凭长相呢,不公平,我自己也是个暴脾气,但人品自认为还是不错的,而且我们来得快去得快,没有九曲心肠,一般都是哪说哪了。
给我最大感悟的是我的母亲,我的脾气秉性像极了她,麻利直率,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做事上也是一身正气,眼里不揉沙子。年轻的时候,我见她和我老爹吵架,就差一把火把房子都能点了,嗓音尖细穿透力极强,必要挣个你死我活,一件事我老爹要是不低头,那这一架就吵不完。但老何年轻时候也是个大嗓门,脾气不好,俩人杠上了,那可是天雷地火。前一阵我还翻出来我老爹签过名按了手印的“不喝酒保证书”,哈哈,想起那些年他们的争执,觉得也是跟唱大戏是的,但仿佛家里太久没有这样的声音了。原来是父母亲都变了,老何已经从一个,我不敢单独跟他在家过周末的暴君,变成了事事听闺女话的老头。眉眼总是弯着笑着,眼睛都快一条缝了。母亲同志现在跟我抱怨,多半也是找点事出去透透气不跟老爹争执,我劝两句,她也就松了口,“算了,他就这样,不愿一般见识”。所以两人的房顶没再掀开过了。而且我长大了,从工作到婚姻到育儿,基本不用让他们操心。因此他俩总算是有了一个共同认知点就是:闺女还算不错,这辈子就挺好了。缓和后的母亲变化最大,就连我这个火爆脾气也能包的住。以前我俩说不了几句话总要呛两句,然后我就像极了年轻时候的她,机关枪上了膛,不说痛快了熄不了火。可这几年,她好像也懒得搭理我,每次我要急眼的时候,她总是换了话题,要不就是“行了行了,你都对”打马虎眼过去了。我知道她心里不是真的认可,只是跟自己和解,不让自己上纲上线的争个对错。
岁月是最好的洗涤剂,让我们学会低头,学会忍让,把音调从大降到小,把语速从快放到慢,也把所有的怨恨,百炼钢成绕指柔。
洗完澡,让自己撇去暴躁坐在这写文章静心,一篇文章写完,我也扫去了烦躁,回头看,高先生和汤圆已经入睡。心中哪还有抱怨,都是甜蜜。
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最大的宽恕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周国平先生说过“人生许多痛苦都源于盲目较劲。”是的,太多的痛苦都源于不饶恕,总想对峙,从而引发愤慨,自责,甚至徒惹自己伤心。
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挚友,哪有事事如意,把心攥得太紧,心就小了,把手松开些,格局就大了。
您说,对吗?
言子墨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