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宝宝的歪脖!
小儿斜颈是由于颈部肌肉的肌力不平衡而引起,通常表现为头偏向一侧或者伴有竖头的不稳。
斜颈按照病因可分为以下三类:
先天性斜颈:通常这一类孩子在脖子的一侧可以扪及到包块,头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
骨性斜颈:由于颈部的骨骼发育异常所致,X线的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这一类孩子需要到骨科进行处理,但非常罕见;
习惯性斜颈: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患儿可以合并有竖头的不稳,通常头偏向一侧,也可以表现为头一会儿向左侧偏,一会儿又向右侧偏,有的时候会重一点,有的时候会轻一点,这些都是小孩家长给出的描述,这样的宝宝进行体检、评估的时候,通常会发现合并一些大运动的发育落后,同时在确诊习惯性斜颈的时候,需要排除因为眼睛的斜视或者一侧听力障碍导致的继发性的习惯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常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胸锁乳突肌缺血性改变;或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所致。临床上,除极个别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大多数归属为原发性斜颈。久病患侧的颜面不发育将会受到影响,产生颜面部不对称,患侧面部较小或者眼睛较一侧小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出现代偿性脊柱侧弯。
那么怎么确诊孩子的歪脖是先天性斜颈呢?
1.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
2.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
3.少数患儿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在锁骨的附着点有硬块物。
4.病久,颜面不对称;晚期,伴有代偿性胸椎侧凸。
对于治疗小儿斜颈,推拿是首选,一岁以上患儿仍有包块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主要手法有:
1.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或桥弓)
2.颈项部被动旋转:扶患儿头部,向患侧旋转。
3.牵拉扳颈: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头顶,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数次。
4.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
习惯性斜颈
习惯性斜颈通常宝宝4个月到10个月之间出现。表现为患儿端坐时头部出现程度不一的向患侧歪斜,易望向健侧,但是患儿的日常活动及转头抬头并不受限。触诊时可发现患侧胸锁乳突肌并无异常(无肿块、无条索状物,无挛缩变短),表面肌电测定可表现为肌张力略低于健侧。B超显示双侧胸锁乳突肌未见明显异常。
怎么确诊孩子的歪脖是习惯性斜颈呢?
1.患儿头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
2.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并无明显异常。
3.患侧的肌张力低于健侧肌张力。
4.大多数患儿肌张力较低,核心稳定性较差。
对于习惯性斜颈,一般以提高核心稳定性为主:
竖头
?原始反射、立直反射、中间位、肘手支撑、抗重力、头颈分离动作、颈部肌力及平衡等
?脊柱的充分伸展及回旋(竖脊肌、腰腹肌等)
翻身
?原始反射、立直反射、肌张力、动机等
?躯干的回旋及髋关节的主动屈曲与伸展(腹肌或髂腰肌)
坐位
?立直反射、平衡反射、躯干回旋、姿势转换
?髋关节屈曲、脊柱垂直伸展、骨盆稳定、静、动态平衡、腰腹肌肌力
日常护理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的动作加以矫正,如喂奶、睡眠的枕垫或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等。
注意:
由于小儿斜颈的发病率较高,最佳治疗时间为0-6个月,为了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孩子出生后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存在大小脸、大小眼等面部不对称现象,头部是否经常歪向一侧,颈部是否存在包块。及时检查,明确引起斜颈的病因后对因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