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单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和数字,往往让患者们眼花缭乱。不同的检测机器还会给出不同的参数,更是让人头疼。然而,这背后却蕴含着关于眼睛视力的宝贵信息。通常,我们会根据验光单上的近视度数、散光度数等多项指标,来综合评估一个人的视力状况。接下来,我们将用一分钟的时间,带你快速掌握电脑验光单的解读技巧。请注意,这份机打的验光单是初步的电脑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据。要获得准确的配镜处方,还需要经过综合验光、试戴等步骤,由专业的验光师来最终确定。VD:镜眼距(VertexDistance)是眼镜片后表面中心到角膜顶点的距离。在电脑验光中,这一距离通常设置为2mm,适用于亚洲人;而欧美人则一般取75mm。对于隐形眼镜佩戴者,镜眼距通常设为0mm。
R和L分别代表右眼和左眼。在验光单上,球镜度数(SPH)表示近视或远视的度数,以“-”表示近视,“+”表示远视。柱镜度数(CYL)则代表散光度数,同样,“-”表示近视散光,“+”表示远视散光。
轴位(AXI)是指散光的方向,范围在0-80度之间。等效球镜度数(SE)是通过球镜度数与柱镜度数的一半相加来得出的,这是配镜时的重要参考。
另外,瞳距(PD)是两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这一数据在配镜过程中至关重要。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假设验光单上显示R:-25/-,L:-00/-,PD:63mm,这意味着:
右眼有度的近视和50度的散光,散光的轴位是60度;左眼有度的近视和75度的散光,散光的轴位是80度(有时也会写作0度);瞳距为63毫米。在眼科获取的生物测量报告单中,包含项关键参数指标,它们是我们判断眼睛是否出现异常的重要依据。这些指标包括:眼轴长(AXL),其正常范围约为24mm;角膜厚度,通常在-um之间;前房深度(ACD),其正常数值为50mm;晶体厚度,正常数值为3-4mm左右;玻璃体长度,正常范围是6-7mm;视网膜厚度,大约在-um之间;脉络膜厚度,通常位于um范围内;角膜曲率,应处于39D和45D之间;白到白距离,即瞳孔至虹膜边缘的距离,应在5mm-2mm之间;瞳孔直径,在自然光线条件下为5-4mm,暗环境下则扩大至5-7mm;以及眼底OCT图像,用于观察4mm范围内的黄斑区病变情况。若检查结果超出上述范围,应由眼科专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适合的视力改善方案。这一检查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