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是凡人。因为有着七情六欲:伤心会哭,开心会笑,有了成绩会骄傲,失败了会失望,压抑会呐喊,释放会狂叫。
所以才会产生精彩的电影,动人的音乐,曼妙的舞蹈,绮丽的画卷,诠释着生活,抒发着凡人的快乐或者无奈。
有一种说法:人的眼睛是有两种功能的,一是看外面的世界,二是看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外面看的多了,内心世界自然就更不宁静了。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则大多是圣人。
一般人片面地认为,圣人是才智万能,知识渊博,其实不完全正确。圣人确实有才能有学问,但圣人的标志不在于外在的这些东西,而在于内心纯正,心无杂念,目不斜视,行为端正。
他们有着非凡的意志,不苟言笑的表情,做事思前想后的态度,遇事处变不惊的风格,无一不体现着圣人的超凡。
这段话,道出了凡人与圣人的区别。
凡人特点:心以物转。喜好外视、外闻外触、外思、外嗅、外味。天天耗能,逐步走向衰亡。
圣人特点:以心转物。喜好内视内闻、内触、内思、内嗅、内味。天天聚能,逐步走向健康。
凡人仰望圣人时,发自内心羡慕他们的脱俗;圣人俯视凡人时,有一种希望入住凡间的情动。
提起圣人,人们往往会想起孔子等等,其实“圣人”的称号并非儒家先哲的专利。
天有华文,地有事理,半月象刑,太阳向德,四时为法式,度数为节制,阴阳是万物生产的气,五行是操行功名的象征,以五政为道,以五音协调善恶,以五声为缘古,以五味作事物,凡能通晓这些的,都是圣人。
当然,先儒学者们多是圣人和贤人。其原因是他们对于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都是用心彻底推究一两项,深刻地加以钻研,慎重地加以体验,使其可以见诸行动。
就像大禹一辈子治水土,后稷一辈子教导耕种,皋陶一辈子专管刑罚,契一辈子只管教化;又像管由专管军事,再求专管富民,公西华专管接待,等等。
孟子说:圣人,就是百代的老师,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圣人。所以听到过伯夷风节的人,贪婪者也能变得廉洁,儒夫也会产生自立的心志。听到过柳下惠风节的人,轻薄的人也会教厚,狭窄的人也会宽宏。
圣人在百世之前奋发有为,百世之后听到的人没有不受感动面奋发向上的。不是圣人能够有这样深远的影响吗?何况那些亲自受到圣人影响的人呢?
荀子说:“小人可以为君子”,意思是说:品德差的人可以修养成道德高尚的人。进而言之。也可以说:凡人可以修养成圣人。
人非生而知之,圣人也是从凡人开始的。所以说,圣人也并不神秘。
朱熹是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小就立志当孔子一样的圣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学童们可高兴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佛扬扬。
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孩子“造反”的情景,播摇头,轻轻地笑了。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
老师慢慢来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正是由于朱熹的勤奋好学,在他十多岁时,已能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
有一次,他读《孟子)书,看到“人人都可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这句话时,高兴得跳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对呀,圣人有什么神秘的?只要主观努力,人人都可成圣人!”
是的,圣人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圣人也是人。只要努力,凡人也可成为圣人——只要能以圣人为师。
世间的凡夫俗子太多,人们就必须要有被敬仰和崇拜的圣人。就如万物需要仰望太阳,沐浴它的恩泽一样,让他在心中至高无上。
然而,萤火虫能与太阳争辉,凡人能与圣人相提并论吗?为什么不可以呢?虽然太阳光芒耀眼,但是在黑夜里,点点萤火也能带来光明,它发出的是生命的光芒。
圣人是被人们捧在高处,被人们所敬仰的。但圣人也是人,只要是人,都不可能完美,圣人也有不足之处。
孔子也曾被项橐难倒,项橐不仅是个凡人,还是个孩童,可就是这凡人高明于圣人。并且,若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人方式,谁又至贤,谁又庸俗呢?
万丈高山是靠无数石块沙砾垒成的,若无那颗颗小小的石子,又哪儿来的万丈高山呢?
圣人与凡人的区别在于圣人的思想脱俗,意志高于常人,并能够战胜自己。凡人经过努力也可以成为圣人,圣人并不是独一无二、与身俱来的,圣人也是凡人经过不断努力地修行变化而来的。
释迦牟尼也是个凡人,他放弃了王子所拥有的荣华富贵,历经苦难与磨砺,用一颗至诚的心,最终得道成佛,难道他天生就一定是佛吗?
孔子的思想教育了一代代人,可他并不是天生的圣人,他也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生活实践,才拥有渊博的学识和伟大的思想。
凡人平凡到极致就是圣人,因为他已把一切功名利禄看淡,平凡又何尝不是种高尚与伟大?
圣人与凡人,虽是两种境界,但两者却只有一念之差,圣与凡只有一步之遥,跨越了那一步,便是圣人,而凡人是因为跨不出自己的心。
隐居深山附云野鹤的是世外高人;功成名就、贡献巨大的是一代伟人;清高淡泊、不问世事的是雅士。
圣人就是脱俗的凡人,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大众与国家的便是圣人。圣人源于平淡,圣人来自凡人,凡人努力即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