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是高考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但考生觉得压力大,家长也觉得身上的担子千斤重。学生备考上时,家长帮不上什么忙,想着在填报志愿上出谋划策,分担压力。
不少家长只是头脑发热,或者听身边人的推荐“哪个专业热门报哪个”,实际上连这个专业学什么,家长都弄不清楚,更别提未来发展前景。家长眼中的有些“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不低,可是未来就业难度很高,学生和家长最好综合分析后再填报志愿。
长辈眼中的“热门专业”,市场需要已过度饱和老牌“热门专业”会计专业,在父母个年代,他们的同龄当会计的都非常吃香,工作稳定,收入可观,所以也希望自家孩子报考会计专业。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会计市场已经过度饱和,除了是财经类名校的毕业生,否则毕业找工作难度很大,只能选择转行另谋出路。
会计专业毕业生,之所以市场需求过度饱和,主要原因正是由于该专业太热门,很多大学都开办了会计专业,在大学扩招的情况下,会计专业毕业生成年增长,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另一个热门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这个专业的名字一直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不少家长认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倒进公司当“领导”,工作简单收入还高。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认真思考下,真的有这样的工作吗,现在大学已经不包分配,学生刚毕业都要从基层做起,很少有直接当“小领导”的情况,而且该专业也已经饱和,若不是名校毕业或者高学历毕业,毕业后很难找到可心的工作。
最后一个就是市场营销专业,笔者也不懂为什么这个专业近些年一直如此火热,可能受到影视剧的影响,认为该专业毕业后就能进入公司当个“销售精英”,月收入非常可观。
着眼于现实中的销售人员,收入全靠业绩,这个跟个人能力有很大关系,即便不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也能取得好业绩高收入,如果是一名普通本科生,很难把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出来。所以除了进入名校,否则不建议学生报考。
专业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吗?相信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学生能力是否足够出众”,这句话笔者只赞同一半,专业的好坏之分确实跟“水果好烂”不一样,但专业的选择确实对学生影响很大。
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后,对自己未来规划不明确,个人能力也没有清晰的认识,难道学生就随便选择一个专业,然后到大学努力试试看吗?学生和家长在面临专业选择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比如像上面提到时长已经饱和的“热门专业”,是否有必要报考,学生对这个专业的认识程度,将来想从事的行业等等,都是学生和家长要考虑的因素。
在笔者看来,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专业与学生自身的匹配度,若专业适合,学生也感兴趣,那热不热门又有什么关系。若专业与学生不匹配,看到这个专业就毫无兴趣,即便是热门专业,也不建议学生报考。
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高考是先出分后报考,学生考完试也不要干等着,可以根据高科各科答案,进行分数预估,这个分数可能跟实际分数有差距,但也能让学生心理大致有数,提前圈定报考学院的范围。
学生圈定报考大学的范围时,要根据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为标准,至少选择出20多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