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度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生活若丰富暑假不虚度环球网
TUhjnbcbe - 2024/6/4 17:5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暑假长达两个月,孩子生活咋安排的?是处于自由放任、无人看管的散养状态,还是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之间,比上学还忙?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暑假过得平安、快乐、丰富、有意义,但要不要报辅导班?该补哪些课?怎么和孩子一起设计暑假清单呢?

7月12日,中国教育报家庭公开课“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博导、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教授李家成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一凡做客直播间,探讨当今孩子暑假安排存在的问题,并对家长如何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提出了合理建议。

暑假被当成“第三学期”有哪些弊端?

虽然两位嘉宾都久别了童年,但是提起暑假,各自都有难忘的经历。李家成把自己的暑假表述为“一段自由的、和家人在一起的难忘时光,不需要上课,没有作业”。令他最难忘的,是初一的暑假。“上了初中,父母对我的期待也不一样了。弟弟、妹妹还在读小学,我变成了在家照顾他们的人。除了做早饭、中饭,还要管他们的学习,保证不出安全事故。”这次暑假让他收获了满满的责任感。李一凡印象最深的是去姥姥家过暑假,“姥姥家在另外一个城市,妈妈假期会带我去姥姥家,表哥表姐也放假了,整个大家庭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游戏,可开心了”。

如今的孩子们都是如何度过暑假的呢?据李一凡观察,现在社会快速变化,家长群体增加了许多的压力和焦虑,呈现在孩子的假期安排上,往往会给孩子安排很多课外班,而且选择上也存在着功利性和盲目性,使得家长很难判断孩子真正需要的支持、资源和外力是什么。

李一凡说:“功利性体现在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什么都有明确目的,学数学或其他文化课就要提高学业成绩,学习才艺也要有考级、获奖这样的结果或回报;盲目性则是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是攀比盲从。看到家长群里别人家的孩子学编程、学武术,马上就会担心自己孩子落后,抱着模仿、从众的心态也给孩子报名。”

还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下学期继续落后,于是不由分说把暑假变成“第三学期”,孩子基本得不到休息,有的甚至提前把下学期的课本学一遍、题目做一遍。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益处吗?

据李一凡观察,有些家长把期末考试成绩当成孩子暑假学习的晴雨表,“如果孩子期末没有考好,那暑假就要报班学习”。

有的家庭即使孩子成绩很好,家长依然怕落后,还会安排很多学习任务。李家成认为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把孩子的暑假与培训辅导在一定意义上进行了绑架。他说:“假期里要适当温故和预习,但不应该是暑假的核心和全部。除了学习,其他的生活和安排也都很重要。有许多事情是只能在假期里做的,不能缺失错过。”

利用暑假的大块时间可以补哪些“课”?

李家成认为,如今的暑假有三方面的“缺少”。第一,缺少玩伴。过去孩子们都很容易成群结队玩耍,而现在孩子们想要找到年龄相符又合适的玩伴比较困难。第二,缺少老师的指导。老师也放假休息,没有老师的介入和专业指导,两个月的暑假时光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资源浪费。第三,缺少学习意识。暑假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也需要有一定的收获和结果。

该利用暑假补哪些“课”呢?李一凡认为,暑假要回归生活,重视情境性,从抽象的学习回到经验式体验式的学习。学习不仅指学习知识,还要从做中学,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使知识服务于自我、服务于社会,“去博物馆或者科技馆等体验式的学习,会让孩子的所见所闻与自己学到的书本知识产生共鸣和连接”。

李家成补充说:“除了生活场景体验与各种文化知识的内在联系之外,假期的资源非常丰富,比如跟家人一起游戏、与伙伴交往、向长辈学习当地的方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暑假也可以释放自己的兴趣爱好,读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行万里路,任何课堂都替代不了天地,不管是乡村的孩子到城市里来,还是城市的孩子回老家,地域空间的转换会带给孩子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缺少社会公益体验,所以暑假借机给孩子“补”社会公益活动。李家成对此非常赞同:“国外对于孩子参与社区服务是极其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若丰富暑假不虚度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