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眼视光专家胡颖眼视光专家胡颖收录于话题#验光,1个
经常会有朋友、患者拿着不同结果
的验光单前来咨询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的这两次验光结果相差这么大?
为什么我医院测得都不一致?
其实这些问题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基本上已经做过解答了。但这个情况的确不少见,今天就再来详细聊一聊。
我们知道任何检测结果都是一个测量值,与真实值是存在偏差的。这种偏差就是常说的误差。一般而言,多次检测结果可重复性高,误差也都比较小,检测结果也符合正态分布。
当验光结果不一致,或者相差太大,我们就有必要进行一下误差分析。细分开来,无非就是三个方面:
01
机器误差
这个很好理解,任何机器测量结果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哪怕同一机器,在不同时间测量结果也会不尽相同。但随着机器的日益精密,以及正规医疗机构都有机器的定期强制检测,所以这种机器的误差往往是比较小的。
02
被测量者误差
这个会被很多人忽视,以为自己的眼睛度数不会变化。与身高基本固定完全不同,其实我们人眼的屈光状态非常不稳定,这也是由人眼屈光存在调节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眼睛看不同距离目标所需要的调节量不一致,进而表现出的屈光状态也会不一致。比如看远处物体与看眼前33cm距离物体,眼睛的屈光状态就会存在3D(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度)的差异。
一般而言,调节是比较容易放松的,但有时随着疲劳等因素的介入,调节就不容易放松了,此时验光也就更容易出现误差。
但这种误差往往通过简单的睫状肌麻痹验光(散瞳验光)即可消除。这也是屈光手术前必须散瞳验光的原因,而配镜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03
测量者误差
首先,不得不承认,作为专业度较高的验光工作而言。每个医生或者验光师专业水平存在差异,也必然给验光结果带来差异。
其次,测量者误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测量者的验光目的。
从医生角度
验光目的往往是为了疾病的诊断,只检查矫正视力是否达到1.0的正常标准,其验光的终点是视力1.0。
从验光师角度
验光时会遵循MPMVA标准,也就是最大正镜最佳矫正视力标准,其验光的终点是最佳矫正视力。
从配镜师角度
验光目的是为了患者佩戴眼镜清晰,舒适。因此需要根据医学验光结果结合患者的用眼需求,用眼习惯以及试戴后的接受度进行调整。特别是配镜验光,可能经过如此调整,验光结果与初始时会有较大的偏差。就好比量体裁衣,同样的三围尺寸,有些习惯宽松版,有些喜欢紧身版。
可见产生验光结果偏差是非常常见的事情。首先不必大惊小怪,然后具体原因具体分析都会得到解决的。
解决了以上常见的误差问题,那么怎样可以提高验光结果的精确度呢?
除了正规的医疗机构,齐全的验光设备,经验丰富的验光师,规范的验光流程,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眼睛验光时的状态。
因此在准备验光之前,保持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恰当的工作与学习,让眼睛的状态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之下,避开极端时期和非常时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验光结果的精确度。
1
END
1
上海交通医院医学博士
眼科屈光及视光部负责人、眼科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眼科学会委员
上海激光医学分会眼科学组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委员
国际隐形眼镜协会会员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成人屈光不正的诊治,各种复杂斜视和复视的治疗,儿童弱视的综合治疗,低视力的康复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控制,医学验光和双眼视觉检查,圆锥角膜等特殊隐形眼镜的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