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度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检查出自己近视后竟然嚎啕大哭这里面的误 [复制链接]

1#

今年西安的一位小学生在检查出自己有近视后,当场嚎啕大哭一原因是他害怕父母知道此事后责骂自己。我们暂不论孩子的天真,而要想想是否是家长出现了问题。

无独有偶,今年西安开展的一场针对小学生视力检测的慈善活动中,有20%的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参与散瞳检查。可见,大众对于近视缺乏全面的认知,甚至会陷入误区。那么,您是否也陷入其中了呢?

误区1:孩子没说看不清,应该不用检查

其实临床上诊断近视不完全是依据被检者的主诉,很多小朋友描述不清楚实际情况,仅仅表现为看远不清楚时会眯眼。所以不能听孩子说什么而要观察孩子的表现,并且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视力。

误区2:近视不能带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

如果确认被检者为真性近视,不戴眼镜只会增加眼睛的视疲劳加速孩子近视度数等负面效果。

想象一下,近视眼本来就看东西模糊,会眯眼。孩子如果看黑板,视线需要聚焦到精准目标上就会更用力去看,长期诱发无效的调节。

结果导致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加深。长期如此,还会增加眼睛斜视的风险。

误区3:戴眼镜会使眼球突出

近视导致的眼球变形、眼球突出是由于眼球长度(眼轴)变化而成的。

想象一下,眼轴增加,眼球长度增加,自然会使得眼睛看起来比以前要突出,与是否戴眼镜无关,而与眼睛近视度数的增加有关。

误区4:配眼镜只要查度数对就行何必再做多余检查

近视检查的完整流程其实比我们想的要复杂,主要包括/p>

①视力检查(是为了建立对被检者近视程度的基础认知)

②验光(是为了确认被检者的屈光度搭配合适的眼镜)

③角膜曲率和眼轴长(是预估青少年近视发生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④眼底检查(是为了排除病理性近视的可能)

所有检查步骤都有其各自的目标与作用

眼睛是人类身体中相对复杂的器官,所以科学的认知眼睛,遵从眼科和眼视光专业人员的指导,才是保证眼睛健康的根本。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