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后老母亲老父亲们的恐慌
作为父母恐怕很多人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突然”近视了,之所以说“突然”是因为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许多慢慢近视的细节,比如,孩子开始眯起眼睛看远处的东西,看书的距离越来越近,看电视的时候不自觉的靠近电视等等。但今天说的不是怎么预防近视,而是孩子近视以后应该怎么科学有效地进行处理。
对孩子近视感到震惊的父母其实看看这些数据可能心情会稍稍平复点,第一,据重庆医大附二院眼科刘丹宁副教授介绍:“亚洲人的基因可能决定了其发生近视的几率远高于欧美人种。”。第二,如果一对父母都近视,孩子近视率就会高达83.3%;如果父母有一方近视,那孩子近视率要更惨一点,88.9%;如果父母视力都很好,那孩子近视率就会下降到68.2%。
所以,孩子近视有后天的因素,也有很多先天因素,祖辈往上推3代找原因都不过分,毕竟SCO2基因的缺陷不是你想变就能变的。
正确的诊疗流程指南
不管从什么渠道得到孩子近视的信息,首先不要慌,不要病急乱投医,不要相信什么神药神器能治好近视,更不要上淘宝搜索。正确的做法是,医院医院的眼科门诊,千万不要带孩子去什么配镜中心进行所谓的电脑验光。下面讲讲我们诊疗的整个流程,以首都儿研所为例(儿研所的优点,人相对少,好停车)。
第一次去就诊流程是这样的,去医院见到医生首先要人工测试一下视力,就是看着视力表进行测试,初步判断确实可能是近视,医生会开一些检查单,比如角膜曲率的检查、眼底照像检查等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排除病理性的近视,通常通过检查会发现孩子眼轴变长,就像下图显示的这样,正常成人的眼轴长度是24mm,而检查数据显示孩子的眼轴长度已经达到24.54mm,这就是发生真实近视的证据。
在确定孩子确实是近视了,并且角膜没有问题,眼底也没有问题,也没有其他病理性的问题,下一步就要确定近视的度数了,根据年龄需要慢散或者快散,一般12岁以下需要慢散,以上的可以快散。这里重点说说慢散,因为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一定要计划好时间。第一次就诊以医生开了慢散药而结束,其实还是很快的。
说说慢散为什么会对孩子生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用药后瞳孔散大约3周,带来的影响是:近视模糊(就是看近距离的东西模糊),怕光,外出需要佩戴墨镜。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有些孩子用了慢散后看书和写字影响不大(比如我们家孩子,慢散后在家还能正常阅读和写字),有些孩子影响很大没法看书写字,因人而异,所以家长要做好时间规划,尽量做到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我们把慢散放在学期末的最后一周,考试已经完事了,最后一周也没课,完全可以在家进行慢散。
遵照医嘱连续三天慢散后,医院检查确定近视度数了(家长要规划好时间,提前挂号),慢散以后检测的近视度数基本就是最准确的了。现在能配镜了?NO,NO,NO!慢散3医院复查一次,检查眼睛恢复正常后的近视度数,医院进行试戴调整,最后确定配镜度数。
拿到准确的配镜度数后,下一步就是配镜了。医院,也可以选择院外,医院,主要是懒得再跑了而且当天看到本院医医院配镜,医院的配镜也是外面的配镜中心承包的,配镜当天是拿不到眼镜的,需要制作完成后快递到家。儿童配镜不建议选择高大上的,合适就行,因为孩子发育很快,需要定期更换眼镜,而且日常生活中丢失损坏眼镜的几率很高,当然不差钱的可以随心所欲。
是不是看上去很吉利
看到这里,老母亲老父亲肯定长舒一口气,终于搞定了(因为疫情影响我们的从检查到戴上眼镜历经了6个月,跑了4次医院),但是,且慢,这只是孩子戴眼镜生涯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每3个月一次的复查,医院检查,检查的内容还是角膜和眼底等眼部器官以及视力的检查,复查时的视力检查可以使用快散的方式了(家长记得戴一副墨镜,有些孩子快散后到户外会有怕光的情况),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放弃幻想,拥抱科学
在孩子还没有近视时父母的责任是要尽可能不近视或者将近视的时间延后,那么孩子近视以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要放弃逆转近视这个想法,不要抱有幻想,什么针灸,电击都不能逆转近视甚至都不能延缓近视的发展,至于什么靶向基因逆转近视就更不靠谱了。科学的做法是,尽一切可能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或者说部分公认的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办法是:
每天在至少勒克斯的光照下待3个小时,这个对中国孩子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家长还是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每天能在户外待够一定的时间;如果近视度数发展过快就需要考虑OK镜了;0.01%阿托品连续使用2-5年或使用至成年。关于2、3我会在文章中专门谈谈客观科学的分析和使用的感受。